丨何以解忧,唯粽而已丨
粽子武林
谁将问鼎
▼
粽子养成记
小时候尊龙凯时都听过屈原投江的故事。
在历史上,屈原“打败”了曹娥、伍子胥一干人等,一举成为了“粽子”的代言人。后人也以“屈原投江”为始,为其“编纂”了一系列生动的故事来诉说发明粽子的过程与端午吃粽的由来。
但其实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以“角黍”之名被用于祭祀之上,说不定屈原本屈还吃过粽子呢。
千百年来,端午食粽已是国人默认的传统,这种便于携带的美食,还曾作为行军食品出现。
公元500年左右,统一岭南的冼太夫人在行军打仗期间,会为军队配备一种冬叶包裹糯米蒸煮的即食粮食,人称“古粽”。如今,它依然是粤西著名的风味小吃。看来,粽子被学者考证为世界上最早的“软罐头”并非空穴来风。
当拂去“端午”的节日加成,粽子在一些地区便立马“销声匿迹”,可在福建,各类粽子在“武侠江湖”中的“切磋比试”才刚刚开始。
福建到底哪里的粽子最好吃?
现在,粽子早已从节庆食品变身为百姓日常的方便美味。
虽然常见,但粽子的品种变化万千。从粽叶到馅料,再到包裹的形状,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选择和做法,福建到底哪里的粽子最好吃?
福州白粽 | 最原汁原味的粽子
福州自古就有做白粽的习俗,还会在其中加入花生。由于白粽没有馅料,全是糯米制成,所以食用时大多会蘸白糖。
福州白粽摒弃了一切内馅,只需用纯白至透明的粽子蘸取一些白糖,咬下一角,白糖的颗粒在唇齿之间逐渐融化,糯米的香甜原味在嘴中弥漫。
如果有机会进入福州蒸粽子的厨房,这里的空气充斥糯米香味,其中又掺着淡淡叶香,仿佛身处一个朴实纯粹之境,定会让你你似缺氧般贪婪吸入。
厦门豆沙甜粽 | 最甜蜜的粽子
福建人喜甜食,厦门也不例外哦。甜味的粽子味道清淡,受到广大厦门市民的青睐。剥开墨绿色的箬叶,只见洁白的米团里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花生,甜而不腻。
红枣、豆沙都是常见的馅料,有的还辅以果脯。将粽子包成斜四角形或者三角形,嗜甜之人往往还佐以白糖食用。
闽南烧肉粽 | 最诱人的粽子
在70年代,邓丽君的一首闽南语歌曲《烧肉粽》,那个时候开始就把烧肉粽的名字唱响了全国各地。
烧肉粽是福建闽南传统风味小吃。端午节时,闽南地区家家户户备有肉粽,供奉神明先祖。烧肉粽选料讲究,配料多样,历史悠久,油润不腻,色泽红黄闪亮,以独有的风味,享誉海内外。
烧肉粽的发展特点就在于一个烧字,也就是说必须得趁热吃,这也是闽南的一道传统的风味小吃。
每到端午时节,家家户户都要制作自家肉粽,浸洗粽叶、腌制大肉、包裹粽子,在这里不过是手到擒来的技能。
蛋黄板栗粽 | 最营养的粽子
蛋黄板栗粽也是粽子大家庭的一员,用营养丰富的板栗、蛋黄等作为主要材料做成。清新的粽叶混含着板栗香气,让人垂涎欲滴,而加入一颗蛋黄,又让香甜的粽子带上一丝咸味,风味独具。
蛋黄与板栗,看似不相干的食材,在这一枚肉粽里倒是相辅相成。板栗、蛋黄、肉要以合适的比例放入粽子中,高温的浸润下,溢出香润的肉汁,绵软的栗子恰好中和了肉的油腻,散发出一种草叶清香,而蛋黄则让这一份鲜美更上一层楼。
福安豹纹粽 | 最性感的粽子
所谓的豹纹粽,其实就是包了一层晒干竹叶的粽子。
福安豹纹粽以别具一格的造型吸引了一大波吃货的关注。吃豹纹粽别忘了白砂糖,裹上一层白砂糖那吃起粽子来才是真正的美味。
也许,那颗在你饥饿难耐时,温暖过你脾胃的白糖保豹纹粽,就是你心中不容争辩的天下第一美味。
宁德菅叶粽 | 最有故事的粽子
关于菅叶粽有一个这样的传说:
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帮人放牛,有一次,他放的牛跑到畲民菜园吃菜,一个畲家阿婆用竹枝把牛赶走。朱元璋看见后,反怪阿婆打他的牛,气势汹汹地说:“等我以后有出头之日了,要杀掉你们畲民。”后来朱元璋称帝,下旨到处杀畲家人。畲家人只好四处逃散,躲在闽东各个深山老林避灾。到了端午节,畲家人不敢下山采大竹叶包粽子。有一位族长想到用山上随处可采的长长的菅叶来包,摆上供桌祭祖及祭奠被朱元璋杀害的本族宗亲。大家看了,纷纷学着这样做,从那时起,畲家端午包菅叶粽的习俗,一直延续至今。
畲族人家包的菅叶粽,形似枕头,又称“枕头粽”。吃菅叶粽的时候,会早早备好红糖液,蘸一蘸,那缕缕蘸糖的粽香,绝对能让你欲罢不能!
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“角黍”已经跳脱了原料和形态的桎梏,福州醇香清甜的白粽,咬上一口便难忘的闽南烧肉粽,身披豹纹的福安粽……福建大地上到底有多少种粽子,显然不得而知。
粽子,这种落地生根、就地取材的平民美食理应有它不同的做法和形态,与其花时间争辩到底哪里的粽子最好吃,不如敞开心扉,用吃货的博爱胸怀去品尝大江南北不同“角黍”的万千风味。
在福建的粽子江湖,讲究的不仅仅是过节的“仪式感”,粽子早已作为早餐、便食等融入福建人民的日常生活中。对于漂泊在外的人来说,若是在某个高速休息站觅到一个热腾腾的家乡粽子,便是尝到了乡愁的滋味。
(转自:东南网)